不是所有痔瘡都需要開刀

Posted on 6月 5, 2020 / 1138

痔瘡嚴重程度分4級 醫師:不是所有痔瘡都需要開刀

 

38歲的陳先生,是一名管理階層主管,除晚上需應酬外,假日也常狂歡,後因排便時總覺有強烈異物感而就診,醫師檢後發現肛門組織明顯突出、腫脹,為第二期痔瘡,經使用多種消炎藥物才改善。醫師呼籲,痔瘡視嚴重情形而手術,若症狀較為輕微,可以口服藥、塞劑軟膏等來消炎止痛治療。

好發45-65歲

痔瘡雖好發在45至65歲的成年人,但因近年民眾飲食西化,現在年輕人也有痔瘡的困擾;除了過度營養外,重口味、作息差等因素,除了會讓身體較為虛弱外,也可能引發痔瘡。

痔瘡原因:哪些人容易得到痔瘡?

最常見原因是便祕

久坐久站、肥胖或是孕婦等等都是高危險群。

 

  • 久坐久站的職業,例如櫃姐、空服員、老師和計程車司機等等。

  • 經常便祕或腹瀉的人。

  • 體型肥胖的人。

  • 孕婦。

  • 老人。

 

痔瘡的形成,主要是因長期久坐壓著肛門,造成靜脈回流不順發生擴張而形成。而在痔瘡分類上,主要以肛門口位置內外做區分,可分為內痔、外痔,及內外都發生的混合痔。而造成痔瘡的原因,以長期便秘最為常見,另像是肥胖、缺乏運動、久坐辦公室上班族、長期同一姿勢久站,或懷孕的婦女等,皆是引發痔瘡的危險因子。

臨床上痔瘡依嚴重程度分四級,第一級患者肛門偶有不舒服、出血症狀;第二級患者如廁用力時,覺得有異物(痔瘡)從肛門跑出來,但還能主動縮回去;到了第三級,則為肛門組織明顯突出、腫脹,必須用手才能推回;第四級患者的痔瘡則可能已過度腫脹、脫垂,明顯露出在肛門外。

 

 

而在現行痔瘡治療上,除外觀痔瘡組織脫垂需採超音波、低能量刀手術外,如為前期像是疼痛、流血及癢等症狀,可選擇不開刀方式,有藥膏、塞劑等選擇,能局部消炎止痛;另有口服消炎藥物與止痛鼻噴劑,可消除腫脹、減輕發炎反應,並增加血管張力、促進血液循環及止痛,多數患者用藥三天至一周左右,無論內外痔症狀便能緩解,幾乎無副作用。

改善生活習慣優先

開刀療法效果並非長久,如果不從根本改善生活習慣,痔瘡都很容易復發。痔瘡大都由飲食、作息、排便三問題引起,少吃辣的、炸物與大量喝酒,減少火氣大;盡量在晚上10至11點前就寢;另外則是避免久坐,以及排便時過度施力的習慣。

痔瘡分類:外痔、內痔、混合痔

 
痔瘡依據發生的位置分為內痔和外痔,或是合併兩者的混合痔。 

  1. 內痔:生長在肛門中齒狀線以上,初期比較不會痛,解便時出血

  2. 外痔:生長在肛門中齒狀線以下,容易疼痛,坐立難安

  3. 混合痔:痔瘡橫跨齒狀線上下,初期會痛也會出血


※齒狀線:位於肛門內部的鋸齒狀環形線,是區分肛門內血流供應和神經支配的界線,除非用手撥開肛門,否則齒狀線很難由外面看到。

 

痔瘡症狀有哪些?

  • 肛門疼痛

  • 大便流血

依據內痔外痔的不同,症狀出現的先後順序和嚴重度都不一樣,內痔早期以出血為主,上完廁所會有擦不乾淨的情況,外痔則是以疼痛為主,患者經常會坐立難安,而嚴重的內痔會脫出肛門口,需要用手才能將之推進肛門,外痔則可能感染蓄膿。

 

痔瘡預防方法

 
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預防痔瘡,免受痔苦: 

 

  • 定期排便:便祕是造成痔瘡最大的原因,應盡量保持規律的排便時間。或是突然有便意,也應迅速至廁所解放,以免引起便秘,讓發生痔瘡的機率增加。

  • 改善飲食習慣:由於痔瘡的最大原因是便秘,多多攝取蔬菜、補充膳食纖維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•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:不管是站著、坐著,都要隨時變換姿勢、充分休息,避免血液循環不佳,提高痔瘡發生機率。

  • 注意保暖:注意保暖,尤其是腰部周圍,因為寒冷是助長痔瘡的原因之一,寒冷會讓血液循環變差,使血液可能在肛門部位淤積,造成痔瘡。

  • 適度運動:避免肛門血液循環不良。推薦做簡單的腹肌鍛鍊運動,例如仰臥起坐,透過鍛鍊腹肌,也能達到預防便祕的效果,進而降低痔瘡發生機率。

Features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, why not be the first?
Leave a review
服务质量: 服务热情: 服务环境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