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不是病?不積極控制小心糖尿病、肝病跟著來

Posted on 6月 8, 2020 / 127

脂肪肝不是病?不積極控制小心糖尿病、肝病跟著來

脂肪肝與身材不一定成正比!醫師指出,脂肪肝與肥胖、糖尿病密不可分,若未積極控制,可能導致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。

 

50歲的盧先生早在多年前便有脂肪肝問題,但因為不痛不癢,他並不以為意!經常外食的他,每周總要吃上2包鹹酥雞解饞,加上工作型態經常久坐不動,某次檢康檢查後竟發現脂肪肝已惡化到中重度!若再不改善飲食,日後會發生胰島素抗性及可能進展為糖尿病!

 

 

 

根據「脂肪肝認知與外食行為大調查」發現,近4成脂肪肝患者,三餐多以外食為主,其中最常吃的食物以油膩、高熱量的「便當類」最多, 小火鍋、炒飯與炒麵。

 

 

現代人吃得太營養,又缺乏運動,平均每3至4人就有1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,它已成為肝病的主要疾病。

 

非酒精性脂肪肝(NAFLD)占脂肪肝比例7成,糖尿病和肥胖是最大成因。但絕大多數患者因為沒有明顯的病徵,而未積極控制;長期肝功能異常,臨床統計約有20-25%可能產生「脂肪肝炎」,甚至進展到肝纖維化,其後每年3到4%患者有罹患肝癌的風險!

 

 

別以為它不痛不癢、無關緊要!有統計顯示,罹患脂肪肝10年的病患,壽命縮短10%,15年以上患者則壽命縮短15%。另有研究指出,脂肪肝相關的代謝症候群患者,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.5至3倍。

 

幾乎每10位糖尿病患者,可能有7位有脂肪肝問題!但每2位脂肪肝患者中就1位可能有糖尿病;根據他臨床觀察,脂肪肝患者有4-50%有糖耐量不良甚至顯性糖尿病的現象。若脂肪肝合併糖尿病,引爆非酒精性肝炎機會又較一般脂肪肝患者高。

 

危害 引發肝炎、肝硬化,甚至肝癌

脂肪肝的患者中,追蹤8至13年間約有47%會從脂肪肝進展為脂肪肝炎、再經過8至13年後約有25%至50%肝纖維化或肝硬化,大約再過10年,約有7%會變成肝癌。


危害2  與代謝症候群關係密切

脂肪肝的出現代表身體代謝出問題,它與「代謝症候群」關係密切,很多肥胖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都有脂肪肝;有學者把脂肪肝視為「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」。


危害3  糖尿病共病機率高

糖尿病患者50%以上合併有脂肪肝,脂肪肝患者合併糖尿病占48%左右,兩者互相成為主要的共病。目前仍無法證明它們的因果關係,但它們的發病都與胰島素阻抗有密切相關。

 

危害4 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

剛開始可能只是腹部肥胖,但隨著時間進展,其他的危險因子就會逐漸顯現,一旦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,可能發生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、血管阻塞;如果成為糖尿病人時,也容易併發腎衰竭、糖尿病相關的心肌病變。

 

危害5  增加各種癌症的風險

脂肪肝與肥胖有很大的關係,而肥胖本來就是引發癌症的重要因子之一,因此肥胖有關的癌症,如大腸癌、卵巢癌、乳癌等都是它的風險;相關研究顯示,脂肪肝患者的直腸癌發病率明顯高於無脂肪肝的患者。

 

脂肪肝雖然不會讓人馬上致命,但它的出現可視為身體的隱形警訊,它正在提醒你,體重一定要控制,少吃一點,多動一點,至少不要讓體重失速飆升。

 

目前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人,只能建議運動減重和控制飲食,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平常若無法避免外食,脂肪肝患者應多選青菜類搭配,飯後也可多補充水果。青菜可多攝取黃綠色蔬菜增加膳食纖維,肉類以低脂白肉取代,另外褐藻類如昆布、海帶也屬於高纖維、低熱量食物,主食可用五穀米、糙米取代白米飯。

 

 

本中心肝臟纖維掃瞄器為最新型號,可以量度肝臟的軟硬、纖維化程度及脂肪積聚量。過程簡單,無需創傷身體,但檢查前須避免進食3小時。

 

 

 

脂肪肝、肝纖維化、肝硬化、肝癌,是肝臟病變的漸進過程。病入膏肓之前,往往沒有明顯病徵,到患者明顯感覺到病狀,已是致命危疾。因此,在未受危疾之害時未雨綢繆,定期檢查肝臟,是相當重要的預防。尤其是肥胖、嗜酒、缺乏運動、三高、糖尿病,為肝纖維化的高危,更應檢查肝臟,是否已有過多的脂肪或纖維組織

Features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, why not be the first?
Leave a review
服务质量: 服务热情: 服务环境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Related Listings